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旅行不仅仅要看看世界,还要品尝一下各地的特色小吃。陕西肉夹馍、武汉热干面、拉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小吃开始四方。
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旅行不仅仅要看看世界,还要品尝一下各地的特色小吃。陕西肉夹馍、武汉热干面、拉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小吃开始四方。
作为大众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吃业的市场空间很大,并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独特的中华饮食文化,代表着人类生活的精致化,已经成为各地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不过,在特色小吃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一些地方相继出台地方特色小吃制作标准。
前不久,由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组织起草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苕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征求意见稿已完成,随后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除了贵州,近年来,湖南、四川等地也相继推出地方小吃标准。有专家从行业的角度,认为实行标准化才能形成规模化乃至品牌化,这也是壮大地方特色餐饮的必要前提。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分析了制约我国小吃行业发展的因素,他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小而美的小吃企业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缺乏长远规划和营销战略;二是对于一些已经比较成规模的地方小吃,有的也缺少完备的竞争机制和规范化操作,离现代品牌企业还有很大距离;三是一些老字号、传统小吃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市场定位不足、营销观念陈旧、缺乏规范化操作;四是很多特色小吃经营者从事这一行业仅仅是为维持生计,行业内针对小吃的经营和操作也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地方特色小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部分,力度还有所不足,也就是说我们很多风味上佳的特色小吃面临着失传或变味的风险。因此,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否则这些地方特色小吃将面临失传或遗落,最后子孙后代可能很难再见到这样特殊的制作方法或品尝到美味的特色小吃了。还有一些老字号等特色品牌和秘方制作的产权上,一方面这些独家配方的传承不周可能会导致特色小吃变味;就拿扬州炒饭来说,这个特色小吃的制作流程可谓五花八门,到底哪一家最正的,这很难说清楚,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口味的变化甚至失传。还有很多四川小吃也是如此,一些特色小吃传来传去,最后很难弄清楚谁才是正的配料和正统的味道。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注意予以,并且加强。”
专业人士认为,中国的小吃要想形成连锁、甚至走出国门,确实需要标准化。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高级经济师高以道在接受采访时说:“小吃里边包含了技艺,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应该适度地加以规范,庆丰包子发展得非常好,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不断细化它的规范和标准。”
记者了解到,国外对于有代表性的特色饮食方面也有“标准”。例如法国在很早以前就对各地区传统食品的制作方法制定了相关标准,比如法国长面包,以及红酒、奶酪等,制作标准不仅严格,而且复杂,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施,行业内也有具体的标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产品的力量。
再如有1300多家啤酒场,啤酒类别更是多达5000多种,但是它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都必须遵照法来酿制啤酒,500年来所有的啤酒场和作坊都严格恪守法,所以尽管啤酒的种类和风味是千差万别,其实万变不离其。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特色小吃目前来说无论是发展规划、品牌营销,还是经营操作上,都还尚处于生长、混沌无序的状态,从根本上说,还是欠缺必要的规范。而要塑造好“中华小吃”这张名片,让小吃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告别粗放的发展模式,走标准化的道,是规范小吃行业的必由之。
中研普华研究员祝大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因地制宜,依据地方特色小吃特点等方面来制定标准能更好地地方特色小吃。”
陕西省西安市质监局也在去年发布肉夹馍、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蓝田荞面��等西安特色小吃的制作标准。
记者了解到,西安发布的肉夹馍标准包括:肉夹馍中使用的白吉馍肉皮厚度不超过4毫米,需要“取110克面剂用纺锤形擀面杖擀制成直径约11.5厘米、厚度2厘米的圆形馍坯”,同时,制作腊汁肉时,新鲜生猪肉前腿、后腿、肋条的比例是3∶4∶3,肥瘦比例是3.5∶6.5,腊汁肉成品质量应是“肉色泽红润、软烂醇香”,出肉率是“每100公斤净猪肉,可出55公斤腊汁肉”。
对于这个标准,祝大荣表示有些过于细化了,“有的确实过于细化,很难真正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所以制定标准时要相对宽泛,不能太细了。过于细致化不利于手艺传承,操作也存在难度。”
小吃店主周先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政策推广地方小吃,希望可以对鱼龙混杂的地方特色小吃进行规范,要不然到最后所有做特色小吃的人都会被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所拖累。”
祝大荣认为,“如果要将本地特色小吃不断向外推广,在标准制定或者举措出台过程中,就需要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主要有饮食习惯,包括口味、习俗等;还有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基于某地消费文化的认同会引导饮食消费;另外是食品所针对的消费人群,例如是面向高端白领还是普通公司职员、城市居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其他包括经营成本,包括本地消费水平、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任何一种特色小吃都不可能照顾到全部食客,如果按照类似的方面去制定标准,那么,标准将会积极推动地方特色小吃的发展。”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地方特色小吃标准须接地气,”祝大荣补充道,“地方特色小吃必须要有特色,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内涵。不然的话,就失去了小吃本身的意义。”
李顺德认为,“从现状而言,一些地方出台的地方特色小吃标准需要做到真正地便于操作、便于执行,如此方可有效解决难以落实的问题。否则,一些地方出台标准的用意虽好,但标准若过于细化或过于高难度而显得不切实际,导致真正的经营者难以进行操作,这样的标准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因此。地方在出台标准时应当多听一听业内老师傅的和经验,也就是找到这些传统特色小吃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传承人,包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经营特色小吃很多年的老师傅等,尊重他们的提议,并据此作出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使最终制定的标准更加符合实际。”
业内人士也表示,一旦有了接地气且又科学的标准,承载了更多中华元素的地方特色小吃才能真正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从而不断提升地方特色小吃的品牌含金量,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