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每株1块钱买进送给我的树苗,现在可以卖到10块钱以上了。”11月17日,蕉岭县三圳镇芳心村村民曾令全指着自家地里的上百棵荫香树苗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半年多时间,这些树苗的“身价”已经翻了十倍。
今年上半年,作为县里的重点扶贫对象,曾令全获得了蕉岭县委组织部赠送的名贵树木种苗。这些树苗潜在的经济价值,给他带来了脱贫的希望。
曾令全的经历,是蕉岭县近年来探索“绿色崛起”道上的一个缩影。从统筹全县“绿色发展”,到鼓励农户“绿色致富”,再到对贫困户实行“绿色扶贫”,蕉岭县正在尝试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相结合的“绿色崛起”之。
今年5月,蕉岭县使用财政资金,为各镇购买了一批名贵树木种苗,主要赠送给全县的重点扶贫对象。同时,一部分村组干部也成为发放对象,县里希望他们能为村民“带个头”。迄今为止,蕉岭已为8个镇的贫困户发放了20多万株名贵树苗,价值40万元。
“我自己种了十几棵香樟树和海南黄花梨。”芳心村委会主任谢建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刚开始提倡种植名贵树木时,有村民曾心存疑虑,觉得这些树木没什么销。
“种植名贵树木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小。”蕉岭县林业局一位副局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对花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名贵树木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市场。即使一段时间价格较低,也可以选择先不卖。因为“名贵树木越高大越值钱。”这位副局长解释。
蕉岭县兴源名贵苗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种植树苗一百亩左右,包括香樟、黄花梨、深山含笑等多个名贵树木品种。育苗密植培育的树苗,平均价格为1―2元。这些树苗在农民的田地里生长一段时间之后乔四玩死过的女人,价格很快就能“翻几倍”。花木厂则会将这些稍稍长成的树苗再次回收,进行培育或者转卖。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觉得种植名贵树木是最适合蕉岭实际的一条富民之。”蕉岭县委周章新认为,推广种植名贵树木正和该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思不谋而合。
“其实这是一个‘短、平、快’的赚钱项目。”蕉岭县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蕉岭农民赚的只是“幼苗长成小树”的利润,“成本不高,却收益很快。”
对于蕉岭县南�w镇村民来说,2010年的冬天将是一个收获季节。封山三年之后,他们终于可以从漫山竹林中获得可观收益。
2007年,蕉岭县开始对全县毛竹产区进行为期三年的封山休养。长期以来,由于无序砍伐和经营不善,毛竹并没有成为村民身边的“聚宝盆”。
“刚开始封山,村民都不理解。”周章新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一些村民认为断了他们的财而配合,以至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上设卡、派人巡视等手段,村民私自上山砍竹。
而当三年之后,蕉岭县将一片繁茂的竹林交给村民时,村民发现,手里的竹林已经成为一个“绿色银行”。“冬笋最贵可卖到每斤二十多元。”蕉岭县林场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每亩竹林产出冬笋至少几百斤。
周章新介绍,县里下一步将打造完整的毛竹产业链条,开办竹制品加工厂、竹笋加工厂、造纸厂等,让这片“绿色银行”发挥更大作用。周章新说,蕉岭县现有毛竹15万亩,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一数字将扩大至20-25万亩。
“为了发展名贵树木和毛竹产业,这几年财政累计投入超过一个亿。”蕉岭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这些钱包括赠送树苗、封山育林、组织农民学习培训等费用。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另一部分则是从当地公务员口中“挤出来”的。
“这几年蕉岭一直涨得很少,并不是涨不起,而是县里决定少涨,比如本来可以加100元,我们就只加50元。”蕉岭县委周章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省下的钱都投入这些绿色产业项目中了。”他认为,在发展初期,自掏腰包,通过示范调动农民积极性是必须的。
尽管已经初见成效,然而蕉岭县的绿色产业发展同样存在隐忧。据了解,最早发现名贵树木种植产业前景的,是一些颇有实力的投资者。而这些人很容易通过土地流转展开集中经营,让农民沦为打工者,从而使农民在利润分配中变成弱势一方。
而在蕉岭最初的免费赠苗活动中,贫困户和村干部之外的其他村民看到免费树苗,也动了心。“是不是只有村干部关系好的人才能拿到免费树苗?”11月17日,芳心村一位村民把心中的疑问告诉了南方农村报记者。
不过,在贫困户和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之下,已经有一些村民认识到了种植名贵树木蕴涵的巨大产业价值,“陆续有村民来苗木买树苗。”兴源名贵苗木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